山东专利律师
法律热线:
手机:
18678888955
18678888955
邮箱:jfzuo@sina.com
地址: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舜华路2000号舜泰广场8号楼西区16层
站内搜索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数字福建“十五”建设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6年9月1日 山东专利律师  
发布部门: 福建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闽政[2002]1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数字福建“十五”建设规划》已经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审议通过。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在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形势的发展,对建设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充实、完善。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和意见径报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二年一月十五日 
 
 
数字福建“十五”建设规划 
 
  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以及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全球性产业革命。信息资源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它调整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入新世纪,福建省开始全面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发展战略,尤其是今年底我国加入WTO后,我省对外开放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以整合利用全省信息技术和资源、实现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共享为内容的“数字福建”建设,是我省增创新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 
  “数字福建”是信息化的福建。它是以福建省为对象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将获取、集成与利用全省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域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全社会提供快速、系统和简便的信息服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通过“数字福建”的建设,将孵化和推动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和变革,提高产业的智能成分,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各级政府的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科技文化水平,改变社会和经济的管理模式,改善福建省的投资环境,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科技管理人才。为了更好地实施“数字福建”建设,现依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编制福建省数字福建“十五”建设规划,以推进我省“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发展状况(基础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经济与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在“九五”期间,我省信息化建设发展加快,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进程。主要成就有: 
  1.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九五”期间,我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通信网方面,电信网已实现由小容量向大容量、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转变,主要通信能力和业务量比“八五”未分别翻了一番和二番,建成一个覆盖全省、结构完整、技术先进、门类齐全、适度超前的大容量的基础传输网络,总体上已具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接轨的能力,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特别是“数字福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九五”期间,福建省公用电信网络发展概况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300亿元,技改投资占全省40%,年平均增长率42%;与“八五”比,全省光缆总长度增加8倍,公用电话网规模扩大了23倍,移动通信网的规模扩大了12倍;互联网从无到有,用户达到100万户,可利用普通电话线等多种方式为用户提供带宽接入,骨干网速率提高16倍,带宽增加100多倍,上网速度明显加快。海峡信息网、经济信息网、福建之窗、网上城市和九地市信息资源网等100多个信息资源接入公用网络,为我省公用信息平台建设打下基础。在广电网方面。已经建成了无线、有线的传输系统,拥有微波、光缆(电缆)、卫星等多种传播手段的全省范围的广播电视网。建成调频发射转播台96座,卫星地球站一座,微波专业网干线网总长8407公里和省干线光缆网4600公里。省会到市、县(区)的光缆干线网已建成,形成高速率、大容量,具有视频、语音、图象、数据等综合信息的传输能力。目前,接入网终端达250万个,全省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6%和96.3%。在局域网方面。大部分省级部门已建成内部局域网,基本满足了内部办公的文件共享。这些都为“数字福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数字福建”的技术基础基本具备。我省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密结合,坚持自主开发与消化吸收相结合,在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服务业、软件产业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每年开发新产品、新技术100多项,开展对IC芯片设计、数字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CAD、CAM和CIMS等技术的攻关研究和应用开发。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在利用卫星和航空遥感数据进行空间信息的更新和监测方面具有国内先进的应用技术;福州大学是国际上第一批开展“数字地球”应用国际合作的单位。我省电信业的数字化技术、光通信技术、TTCP/IP协议以及接入技术的高速发展,推进了智能化、光纤化和分组化进程。这些,都为我省开展“数字福建”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保证。 
  3.“数字福建”的信息资源要素基本形成。我省在空间信息方面作了大量基础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了大量的满足业务需求的数据资源,它们涉及地矿、测绘、土地、林业、农业、海洋、渔业、水利、环保、气象、旅游、城建、国土规划和通信等领域。此外,我省各行业、部门还积累了大量经济、社会调查和统计数据。据统计,省市两级的近百个单位,已拥有空间、经济、社会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达两百个以上。 
  4.信息技术在我省的推广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商业、金融、外贸、邮政、科教文卫及社会管理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金桥”、“金关”“金卡”、“金税”、“金企”、“金智”等工程的建设,为我省国民经济信息化起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宏观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已覆盖全省各地市和省直有关单位;“电子货币及自动化支付系统”(金卡工程)、福建省银行卡网络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对外经贸信息系统”(金关工程)初步建立了EDI服务中心,通过中心网络交换信息,为更广泛的电子商务活动打下了基础;“税务电子化系统”(金税工程)已建成增值税专用发票全国联网稽核和协查二期工程,建成自动化征收管理稽查以及内部电子化管理系统;“企业生产与流通信息系统”(金企工程)正在实施一期工程,有计划地组织全省企业信息源上网;“教育和科研信息网”(金智工程)成效显著,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建成CERNET在福建的两个省级主节点,并分别通过155M带宽光缆与上海交通大学直接高速互联。省内各主要高等院校和部分中小学的校园网已初步建成并通过多种方式接入了这两个主节点。厦门大学校园网的性能和规模已跃居全国领先水平;“科技信息网”基本实现与各地市科技信息网络中心互联;“福建旅游之窗”的开通,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旅游经济发展;电信部门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加快内部信息化建设,已经有金融、证券、保险、公安、税务、民航、气象、外贸、旅游等十几个部门利用公用数据通信网建立了自己内部的专用信息网络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同时,在我省多媒体通信网上开办了多媒体信息检索、视频点播、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宾馆网络订房等业务。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成绩显著。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在企业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在商贸流通业中,电子收款机、条形码技术、信用卡技术、销售终端机等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科研、教育、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告咨询、辅助治疗等科教文卫领域的推广应用也日益普遍。在交通运输业,普遍推广计算机订票系统和售票系统。全省600个邮政营业窗口实现电子化,内部生产基本实现电子信息化,初步建立福建邮政电子商务系统。电子信息技术在社会公共管理中得到推广应用,正在逐步实施政府上网工程。 
  (二)存在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多头管理,宏观调控不力,信息化整体意识不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相互分割、自成体系,信息和网络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分散、浪费和效率低下、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2.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利用滞后。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共享程度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于信息网络建设,具有权威性、规模化、规范化的综合信息或数据库不多;相当多的信息资源单调、重复、陈旧,尚未数字化;满足计算机处理的信息资源短缺;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和共享机制,制约了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 
  3.信息市场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法制不健全,知识产权观念淡薄,信息市场秩序混乱。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有序竞争格局尚未形成,互联互通的机制不健全,信息技术评估、中介、认证制度不完善。 
  4.信息化技术人才不足。我省高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人才浪费和人才缺乏现象并存,符合信息化需求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少。计算机应用普及教育滞后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现有设备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5.网络设施建设统筹规划不够,网络资源利用率低。目前,我省电信基础设施规模已经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综合能力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实际完成的年度通信流量与电信网络现有规模不成比例,有路无车的现象普遍。网络特别是大容量传输网络未能综合利用,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新的资源浪费。 
  6.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不足,以及资金、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许多应用系统处于不设防状态,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较弱;国内的信息安全产品制造水平较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国外厂商提供的成套设备和软件系统,网络及信息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国内计算机犯罪也呈上升趋势,年增长速度超过30%。 
  7.信息化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经费不足,基础建设跟不上信息化发展要求,信息化基础也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及相关政策,建设和应用难以有计划进行。 
  (三)发展需求 
  1.网络基础设施需求。随着信息资源的开发、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应用系统的建设,对网络基础设施的需求问题更加突出。“九五”期间,我省网络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人均网络资源占有率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带宽不足已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省级部门对网络基础设施特别是部门间的网络连接及部门纵向网的需求非常迫切,有关部门正在规划部门纵向网的建设。 
  2.宏观决策需求。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需要利用大量的综合信息。当前,需要对我省基础地理数据库、资源和环境数据库、经济发展数据库、社会和人文数据库进行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加快以“三网一库”为主体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完善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办公自动化。在此基础之上开发综合性决策系统,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信息资源共享需求。我省现有的数据资源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难以达到数据交流和资源共享。为此,必须对各部门现有数据资源进行标准化、网络化和空间化改造,建立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包括分布式的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和各类政务、业务信息库,建设“数字福建”信息网络中心以及相关部门的网络分中心,实现政府内部间的信息共享。建设覆盖全省的大比例尺公共数据库,包括1:10,O00基础空间地理信息,1:1O,00O土地利用数据库,1:50,000地名数据库和各种类型的遥感影象库等,避免各部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4.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需求。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日益普及。当前急需加强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网络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和发展“数字福建”的技术支撑体系;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集中解决“数字福建”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公共软件工具的开发与集成并提供各部门使用,培养高级信息化人才。建立信息保障体系,研究信息共享的政策、标准和法规体系,研究投融资政策,建设信息安全防护与监控体系等。 
  二、数字福建总体发展构想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主导,市场运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技术创新,保障安全”为指导思想,加快“数字福建”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二)发展战略 
  利用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开发信息资源和信息应用系统,统一数据标准;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完善信息化建设软环境,建立健全适应“数字福建了’建设发展的法律法规、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安全保障体制;推进思想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数字福建”统揽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以“数字福建”建设全面推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信息化综合指标达国内先进水平。 
  ——建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光缆铺设总长度达13万公里。 
  ——建成全省统一的以互联网连通为主的公用信息平台,实现各互联单位骨干网络的互连。 
  ——建成全省政务宽带传送网,实现省级部门横向网、省、市、县(区)纵向网的互联;进一步实现与中央、国务院、国家部门的网络互联;三网一库基本建成。 
  ——建设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各部门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应用系统,通过建设全省基础信息资源库,对现有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数字化、空间化改造和更新,实现各类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行网上办公。 
  ——初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研究、开发、生产、应用的人才队伍。扩大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教育面,公务员和大中型企业干部基本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建成省信息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健全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建设数字城市、数字行业、数字地域等领域的示范工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加快推广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建成省密钥管理中心和CA认证中心,实施电子商务工程,并达到一定规模;基本建成以“金税”、“金卡”、“金关”、“金盾”等金字系列工程为代表的重点信息化网络,使之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服务能力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应用系统;万家企业上网,大中型企业普遍建成与生产、经营、服务、研究开发、管理紧密结合的信息网络系统;传统产业领域全面推广应用信息技术。 
  ——建设公众信息网和社区信息化,用户通过多媒体终端可享受由大量公用和专门数据库提供的商务、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政府机关公开发布的信息及其它广泛、便捷的信息服务。 
  到2005年底,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通信业业务总量年均增长17%以上,通信业增加值占我省GDP增加值比重将达5%以上;全省城乡电话用户达1000万户,电话普及率达38%以上;移动电话达到1000万部,数据及多媒体业务用户400万户;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实现90%行政村通光缆,有线电视终端用户达500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80%)双向交互式有线电视终端用户达150-200万户;互联网用户普及率11%以上,接入国际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达400万户以上。 
  (四)主要任务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十五”期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统筹和加强各类信息基础骨干传送网建设,加大长途传送网建设力度。根据“数字福建”对传输带宽的需求,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为辅的传送网,优化网络资源,适时运用光节点设备,逐步向光网演进,力争建成大容量、高速率、高质量、安全可靠的公众骨干传送网。 
  加快建设电信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发展IP技术为平台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大力建设能够提供综合业务能力的光纤用户干线网。充分利用固定电话网和公用通信网发展增值服务和数据接入,实现普遍服务。 
  建设福建省互联网交互中心,建立连通省内所有互联单位的快速通道,实现互联网网络资源共享,改善我省互联网使用环境。 
  建设集数字视频广播、数字音频广播、数字广播及双向数据传输的综合广播信息网络,扩大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率。 
  充分利用电力通信资源优势,建设与现代电网相适应,能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传送多种信息,具有高速传输能力的综合业务数据传输网。 
  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接入方式,推动和改进宽带接入建设,促进通信、广电业务等多种综合接入。推进信息化小区及智能化大楼建设。 
  2.强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创造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软环境,运用高技术开展技术创新和数据挖掘,开发信息增值产品。对各类现有的信息资源,运用高技术进行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空间化的整合、改造、更新;盘活存量信息资源;建设备具特色、高质量、系统化、标准化、可更新的分布式信息资源库群,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源的需求;规范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更新,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引入市场机制,发展信息服务业,提高信息资源的商业化程度。 
  3.建设开发各类信息应用系统。重点建设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构架的政务信息系统,建成全省办公信息网络系统。利用以3S技术为核心的空间技术,加速推进国土资源、环保、测绘、农、林、水、海洋、旅游等行业信息化进程,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把“金税”、“金卡”、“金关”、“金盾”等“金”字工程等建设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和服务能力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和信息应用系统。建设省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商业流通与金融机构、交通运输企业、税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连接的横向信息网络系统,利用邮政物流网络的优势,发展商家对客户电子商务网络,稳步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信息技术在设计、制造、营销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抓紧实施公共领域重大信息化工程,积极推进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与家庭信息化结合,全面提升全民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建成一个集数字、声音、图像、数据为一体的多媒体的商用信息网络,为公众提供电子邮件、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购物、电子广告、家庭娱乐、视频点播、旅游推介、科技、海洋、水利、气象等服务信息。 
  4.初步建立“数字福建”技术开发体系。加快建设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以研究中心为基地,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开展技术创新;积极开展我省与中科院的省院合作,加大对“数字福建”关键技术的研究力度;开发适合“数字福建”建设的新技术和硬软件产品;提高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初步建立起“数字福建”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技术应用、软件开发、网络维护、人才培养等系列技术支撑体系。 
  5.加快软件业的发展。加快福州、厦门国家级软件园区的建设,培育若干个具有一定实力的软件产业集团;积极开发数据处理软件以及适合省情的各种应用套装软件,开发生产一批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软件产品或国家急需的重点基础软件;努力开发“数字福建”所需要的信息软件系统和应用软件产品,提高软件产品产值在信息产业中的比重。积极发展系统集成,提高系统集成的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大量开发生产、财税、外贸、金融、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社会公共管理、科研、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应用软件,使我省在应用软件领域有较大的突破。加快研究制定我省软件技术标准,并和各行业系统软件标准相衔接。 
  6.加强信息终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以“数字福建”建设为契机,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消费者网络信息终端产品,如网络数字音频、视频广播接收设备、网络监控报警系统等满足特定用户需求的产品,拓展网络信息资源的消费群体,推进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 
  7.加快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方针,推进传统产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项目的示范作用,不断拓展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广度和深度。广泛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发展、应用自动化综合控制系统,增加工业品信息技术附加值;通过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及企业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应用,推动营销、运输和服务方面的变革,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增强国民经济发展后劲。 
  8.提高信息网络的安全监控与安全保障能力。要以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加大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力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基本满足党、政、军和国民经济建设主要部门的信息安全需要。利用光纤、微波、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和多路由保障信息网络通信安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安全监控。建立专业化服务机构,加强信息安全的社会保障。 
  9.加强“数字福建”软环境建设。积极开展“数字福建”标准化建设,衔接国际和国家标准,制定急需的数据规范、标准,建立“数字福建”数据标准体系,促进信息的共建共享,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提高总体业务水平。加快“数字福建”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建设,规范“数字福建”建设市场秩序,加强检查监督,保护知识产权。 
  三、政府主导方向与工作重点 
  (一)统筹骨干传送网络建设。加强基础骨干传送网络和宽带接入网的建设管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推进三网融合。 
  (二)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和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对现有的各类数据源进行数字化、规范化、系统化、空间化改造,充分挖掘数据资源潜力;着力开发信息获取、信息更新技术和体系;建设地面卫星接收站,提高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建设空间信息交换网络和分布式空间信息数据库群和大比例尺公共基础数据库;在省政务信息网的基础上,建设分布式信息共享平台,创造各类数据和各类空间信息交换、信息增值服务以及应用运行的信息化环境。 
  (三)组织开展“数字福建”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研究开发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多源数据的标准化改造技术,海量数据的管理、处理和传输技术,移动数据的传输技术、邦联数据库技术和数据的共享与互操作技术、“数字福建”决策分析模型及其网络应用技术,多维信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加强信息共享管理系统软件的集成,制定信息共享政策与技术标准等。建设为“数字福建”服务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应用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加强应用软件技术的研究,重点开发网络通信、网络安全、网络翻译、电子商务、数据库管理以及中文信息处理等技术。加快硬件产业发展,重点开发各种网络通信、宽带接入、多媒体信息终端、网络信息安全、全球定位系统等设备,促进我省信息设备制造产业水平升级。以建设“数字福建”为契机,争取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决策支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 
  (四)保障信息安全。建立健全信息保密和信息安全的法规、规章,加强对政府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强对政务网和互联网络的安全监控;统一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组织信息安全技术攻关,完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加强信息安全产品的监管。 
  (五)规范市场秩序。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办法,统一数据交换的标准和格式,整顿信息市场秩序,促进有序竞争;加强网上安全监管。 
  (六)组织示范工程建设。开展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示范工程建设,制定示范工程建设的标准内容,以点带面,推动“数字福建”建设。 
  四、重点建设项目 
  (一)高速宽带传送网建设 
  加快建设和完善信息传输网,建立宽带多媒体传送网络,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化和高速互联。 
  电信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继续建设并完善ATM为主体的基础数据网,加快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使之成为国内重要中心之一,其IP基础信息业务和应用基础平台能为全国各地各类用户提供各种IP增值服务和应用;应用密集波分复用(DWDM)等新技术承载互联网,进一步建设多媒体网,互联网省汇接节点间传输带宽提升到10GbPPs以上,建立宽带基础传输和交换平台。2001年内建设百兆接入端口2万个,满足10万个宽带接入用户需求;2001年底前为沿海发达地区80%以上综合办公楼、商务大厦,70%以上中高档住宅小区的用户提供宽带接入能力。建设IP骨干网扩容工程,进一步完善计算机互联网。力争2001年上半年各地市到福厦中心节点速率提高15倍达到25Gbps。积极建设增值服务网,完善数据基础网络平台,计费及业务系统扩容到400万户,电子邮件系统扩容到支持400万用户。建成投产电子商务一期工程,并积极推广网上银行、证券、订购、医疗等业务。 
  新建省内长途光缆干线1000皮长公里,本地网光缆1000皮长公里,利用先进网络技术不断提升骨干网传输速度。 
  省广播电视综合信息传输网工程,建设连通全省68个市、县及连接江西、浙江、广东三个出省通道的宽带光纤主干网络,包括分布在全省68个市、县的基站设施建设和首期100万有线电视用户接入网改造。一期工程建设连接全省9个设区市及沿线24个市、县;二期工程建设连通除一期工程之外的35个县(市)的宽带光纤主干线网;三期工程首期10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的接入网改造。 
  电力通信网在现有线路、管道和光纤等基础上,全面建设省、市、县三级光纤网,逐步实现光纤网络的全省覆盖。省内出口经由福州接入国家电力公司的干线网,分别通往广州和上海。2001年底建成我省一级主干环网,2002年建成各设区市的本地(二级)环网,2003年完成县网与设区市二级网的连接,力争完成县级(三级)环网。 
  大力推进用户宽带网建设和接入改造,积极发展ATM综合业务以及宽带城域网、固定电话网、双向有线电视网、无线等多种方式的接入网,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接入方式,推动话音、视频和数据三种业务在接入层面上的融合。 
  (二)骨干工程 
  1.省公用信息平台。以建设互联网交互中心为主,在省内建立一个连通省内互联网单位网络的快速通道,使省内用户之间可以快速互访,实现互联互通和省内信息本地交换。 
  2.全省政务信息网络工程。建立省级机关并连接各市、县(区)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提供宽带、高速、安全、便捷的多媒体信息交换、共享服务。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省级机关宽带横向网、省市县(区)纵向网及市县级机关环网、“三网一库”、数据库资源整合及其共享信息平台。实现横向网、纵向网的互联及多媒体应用。 
  省级机关宽带网光纤线路连接180个节点,满足数据、视频、语音多媒体网络通信要求和安全保密要求。纵向网建立省与各设区市及县的宽带主线路。各设区市及各县也要建设联接本级各部门的环网。 
  “三网一库”建设内容包括政府系统办公业务网;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政府公众信息网和政府办公业务信息资源库。 
  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综合的省政务信息网络中心和分中心;对各部门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改造,组织建立各类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库、资源环境数据库、经济建设数据库、社会和历史数据库等;在骨干网上控制和协调各分中心的工作,并负责系统的集成与管理,形成全省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体系。 
  3.电子商务证书认证中心与密钥管理中心。一期工程形成发证10万张能力,建成能容纳100万密钥量的密钥管理中心。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密钥管理的安全可靠。 
  4.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以中心为依托,重点组织研究开发“数字福建”关键技术,并在技术工程化应用与系统软件集成开发使用方面实现产业化;加强空间信息技术基础研究,开展数据标准。规范的研究,为“数字福建”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开展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促进信息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数字福建”培养信息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5.信息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建设“数字福建”的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运行安全等监测系统,对组成“数字福建”的各类信息应用系统的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进行安全监控。 
  (三)示范工程建设 
  为保证“数字福建”建设沿着科学、健康、有序的道路前进,必须选择若干领域和专题,开展“数字福建”示范工程建设,以求重点突破,取得经验、总结推广。示范工程: 
  1.信息资源整合改造及分布式数据库建设示范工程 
  2.国民经济宏观决策信息系统示范工程 
  3.数字福建鼓楼示范区工程 
  4.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5.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6.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7.数字农业示范工程 
  8.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与网络教育示范工程 
  9.远程医疗示范工程 
  10.社会征信系统示范工程 
  11.防灾、减灾预警报系统示范工程 
  12.数字海洋示范工程 
  13.科技信息应用系统示范工程 
  14.环境保护信息应用系统示范工程 
  15.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示范工程 
  16.国防动员管理信息系统示范工程 
  17.文化信息系统示范工程 
  (四)政务信息应用系统建设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发一系列综合性决策信息应用系统;重点是地理空间信息、国土资源、教育、卫生、海洋、气象、水利、人力、林业、交通、经贸、外经、国民经济管理、信息产业管理、农业、统计、社会保障、文化、工商管理、政法、邮政以及金税、金关、金盾、金卡等综合信息应用系统;加快完善各级政府办公自动化,推进网上办公。政务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从争一流着眼,从实际应用着手,认真论证筹划,成熟一个启动一个,避免出现无序、重复建设和一哄而上的现象。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数字福建”建设重大方针政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在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协调“数字福建”建设的具体事项,切实保证规划的实施;研究制订“数字福建”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国家有关加快信息化的政策措施。 
  (二)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通过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集中资金用于“数字福建”建设的重点项目;引导、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培育创业投资机制;积极引入新的投融资机制,开辟新的投融资渠道;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拓宽投融资渠道。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引入民间资金投入“数字福建”建设,在信息增值产品、信息终端设备、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网络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社区信息化等方面,鼓励以股份制形式吸引民间资金投资建设。 
  (三)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调整政府投资结构,改革政府投资方式,变无偿投资为股权投资,增强政府投资的导向功能。政府以集中财力办大年原则,重点扶持基础性、公益性的“数字福建”重点建设项目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信息资源整合开发项目;扶持“数字福建”关键技术及产品的研发,推进产业化进程。 
  (四)信息共享政策与标准。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分析国内外、省内外有关信息共享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提出适合我省的具体对策和措施,建立信息共享的协调机制,制定“数字福建”信息共享管理办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数字福建”信息数据标准,为“数字福建”建设提供政策法律保障。 
  (五)技术合作与交流。依托福建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同时引进国内外高级人才,开展“数字福建”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开发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技术、多源数据标准化改造技术、海量数据管理、处理和传输技术、科学决策分析模型及其网络应用技术、信息多维可视化和虚拟、仿真技术、信息共享管理系统软件集成、信息转换格式标准技术以及空间信息3S技术等;研究开发关键技术应用的系统软件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为“数字福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六)人才培养。人才队伍是“数字福建”建设的决定因素,在基础教育阶段应普及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教育,调整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重点加强和加快信息技术领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加快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以中心为基地,为信息化建设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有计划地对在职人员进行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再教育,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训教育体系。重视引进高级人才,提倡竞争,在使用中培养各种人才。 
  六、组织实施 
  “数字福建”建设规划是“十五”期间全省开展“数字福建”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 
  (一)“数字福建”是信息化福建,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主动关心和投入“数字福建”建设,创造福建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数字福建”建设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各级各部门要根据“数字福建”规划内容,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区域、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信息化工作计划目标、任务与措施;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开展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做好与省政务信息网络衔接工作。省“数字福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省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 
  (三)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数字福建”建设要在本规划的指导下,集中资金和力量,每年办成几件事。 
  “十五”前三年,建设完善“数字福建”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统一“数字福建”数据标准规范,制定信息共享政策开展关键应用技术攻关和开发数字福建应用软件产品;进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和空间化改造;开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数字福建”示范工程和各种信息应用系统。“十五”后两年,在前三年示范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向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全面推广应用“数字福建”示范工程和应用项目的成果,推广使用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福建”软硬件技术和产品。 
  (四)完善项目审核制,所有信息化项目建设须经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专家委员会负责审核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技术方案和投资规模,并以此作为审计依据。 
 
 
福建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1年11月 
 
 
 
 
 
 





All Right Reserved 山东专利律师
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2024 版权所有 法律咨询热线:18678888955 网站支持: 大律师网